美術教育中的陪伴力

相信許多家長已經知道,1981年加州理工學院的羅傑· 史貝利博士研究右腦而獲得諾貝爾獎,因此人們開始對右腦有所認識:「人的左腦是以語言處理訊息,控制知識、判斷力、思考力,偏向邏輯性的思考,因此被稱為『知性腦』;右腦則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,由於是影像、圖像和心像進行思考,因此造型能力優越,又被稱作『藝術腦』。」而目前大部分家長和體制內學校教師重視的文字、數字…等教育內容,使幼/兒童左腦負擔過重,右腦鍛煉不足,這種現象有損於孩子正常的和諧發展。因此許多家長開始對外尋求協助,找起坊間才藝教室,補足體制內美術教育(以下簡稱美育)的不足。

    悠遊藝術的美育,是用有趣、新奇的方式,啟發和誘導幼/兒童透過觀察來感知事物的色彩、外形與結構,同時還要求手腦並用,如剪貼、捏塑、版畫,通過手的操作,鍛煉孩子手部的肌肉群,使手指和手腕協調配合,增強孩子的動作靈活性與手眼協調能力,進而增強右腦的發育。這些思維與能力都是需要通過長時間不斷的練習,而經過長時間練習的孩子,能更大膽想像與構思,不僅提高他們在藝術創作上的能力,還能進一步讓孩子的身心健全發展。

    悠遊藝術開業十年以來,最常聽到家長問:「孩子為什麼看著參考圖,卻畫不出東西?」其實要孩子從無到有,畫出具像的畫面是相當困難的,這是因為不同年齡層的孩子,會依著年紀的增長,觀察力與繪畫能力也會有所提升與改變。悠遊藝術作為孩子在藝術創作中的引導者,我們希望透過「陪伴」的方式,讓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在藝術的環境中快樂學習,所以會設計符合各年齡層的分級課程,讓孩子隨著每次的課程主題,就能從中習得他們所能理解、吸收的美感經驗與各種媒材的使用方法,並循序漸進地在美育的範疇中持續不斷的成長茁壯。

    另一個家長常遇到的疑問: 「老師們有時會牽著孩子的手畫一個圓或一條線,這樣會抹滅孩子的創意嗎?」其實不盡然,有的孩子從小就相當有自信,有的孩子則剛好相反,他缺乏自信並且膽小,在課堂畫畫的時候遲遲不敢動筆,在這樣的情況下,老師適時地握著孩子的手,陪伴他完成階段性的構圖,讓孩子與老師透過肢體的共同創作,達成信任關係,後面再請孩子透過觀察與老師的引導,自行後續的創作,最後,其實孩子也不會每個人都畫得一模一樣,反而孩子在課堂中學會了方法,下一次也能夠自己試著畫出來。如此一來,孩子在與老師一次次的陪伴與互動之下,才能漸漸安心做畫,而孩子能放心畫畫時,才能真正從畫畫中獲得樂趣與成就感。這樣子的「適性教學」是悠遊藝術創辦人一直以來很重視的一環。美育的目的並不是訓練孩子變得更會畫畫,而是幫助孩子更熱愛學習繪畫,與更有自信的主動創造藝術。     因此,悠遊藝術打破以傳統繪畫技巧作為美術訓練的方式,以主題式教學為核心,結合創辦人希望孩子1.快樂學習2.美力成長3.尊重差異等三項理念,老師們也會透過每次的開放式會議的腦力激盪,不斷地獲得新啟發,帶給孩子們跨領域的美育學習,孩子們也從中找回藝術創作時的自主權,連家長也是給予肯定的回饋,悠遊藝術開創十年以來,不斷進步,就是要給予孩子最有效學習的良好美育途徑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